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中国青年网| 党史宣讲走基层,奉献青春勇作为

2021年08月11日 13:04  点击:[]

七月骄阳似火,这里却“心有凉荫”。又是一个下乡的季节,这个暑期因为有了三下乡而变得意义不凡。作为山东管理学院青春红旗宣讲队的一员,我有幸在刘树松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临沂市莒南县坪上镇开展党史故事理论宣讲活动。

活动前期,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宣讲活动做了前期准备工作。厉家寨村史馆里挂着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整山治水、科学种田的先进事迹作出亲笔批示的手迹:“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偌大的广场上矗立着毛主席的铜像供人瞻仰。坪上镇人民对毛主席有着深刻的情怀,未见坪上,我已经深深被这种情怀所打动。

远离喧嚣,一方宁静

坪上镇颇有“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的独特魅力,不争不吵,安静的躺在这片红色热土的怀抱中。

这一路上,我们穿过平原,来到山地,看到了连绵不断的山脉,低矮的云层。随着车辆的行驶慢慢远离大城市的喧嚣,高楼大厦逐渐远去,随之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朴素的房屋建筑,富有特色的小镇。道路两旁有各种小商店,食品店,农机店,药店等等。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一路顺利,当我们到达镇政府门口时已是下午六点。当地政府负责人早已在门口等候我们,这令我们十分感动,也坚定了我们要把此次宣讲做好的决心。

傍晚,夏日的微风吹来,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慢慢跺着脚步走向政府办公楼,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刚劲有力的题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这是由几代厉家寨人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得来的荣誉,他们振臂高呼“劈岭填沟,让河流改道,叫土地翻身,向大山进军”的口号,凭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锄头一张锨,大干苦干。社会主义不是等来的,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

追溯记忆,传承精神

17日下午,在村支书薄夫松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山底村村史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锈迹斑斑的马灯、厚重的斗笠蓑衣、粘着泥土的小推车……一件件老物件展示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令我们印象深刻。

图为山底村村史馆陈列的老物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泽豪 供图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山东军区野战医院(附属二所)及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进驻山底村,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山东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山底人民积极参军参战,留下了许多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掩护八路军、救治伤病员的动人事迹。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穷山恶水、飞沙、荒碱、干旱、苦涝等种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山底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积极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向穷山恶水宣战。

村史馆使我们找到过去生活的印记,体味过去的艰苦时光,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愈加珍惜。村史馆也是展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基层党组织有规划、有方法、有制度、有措施、有保障地在建设新环境、塑造新风貌等方面苦下功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使山底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山脚下,山清水秀,安静舒适、功能齐全的新社区拔地而起,我们相信山底的明天与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童心向党,吾辈自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当红色精神的火种根植于孩子心中时,何愁中华难以复兴?因此,为小朋友们普及党史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

小朋友们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党的敬仰与热爱,但用画笔绘就的一幅幅作品是小朋友们心中那抹红色的投影,也是灌溉在他们童心里的“红色”雨露。在绘画过程中,小朋友们会对一些图标的含义感到疑惑,实践队员们为其耐心解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可以发现红色文化在传播的一些盲点并及时解决。

图为小朋友在绘党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驰 供图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们带领小朋友们一同唱响红歌,于无形中传播红色思想,在他们幼小的心底厚植红色基因。“小小红领巾”仪式使小朋友们和实践队员们树立了红色观念,厚植了家国情怀。

尽管与小朋友们的相处只有短短半天,快门声响起的那一刻,仍觉不舍。在我眼中,他们是灼灼生长的嫩芽;在他们眼中,我们是知心的大朋友。照片定格了时间的剪影,留住了我们相处的美好瞬间,同时也意味着本次“童心向党”党史教育课圆满谢幕。

图为“童心向党”活动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驰 供图

不忘初心,奋楫扬帆

党史宣传不仅要进乡村、进课堂,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厉家寨的故事还是山底村的故事都从不缺乏奋斗二字,也正因如此,幸福生活如约而至。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通过此次宣讲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中国革命精神,充分认识了党的先进性。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迈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驰)

山东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 版权所有